/ 超跑頻道 / 超跑試駕
[海外試駕] 提速強化再加輕盈貼地之術 McLaren 750S
2023-12-01
又是一個秋高氣爽的天氣,雖然北半球很多地方已經開始下雪,但葡萄牙十一月的氣候猶如秋天般清爽、迷人!
我曾經試駕過諸如McLaren P1、Elva、765LT等終極超跑,尤其自650S以來參加過多次賽道體驗,每一次試車,都沒有讓我失望!這次750S的試車活動在Estoril賽道進行,這個G1等級的賽道,在1984~1996年,這個總長4.182km的賽道曾是F1葡萄牙站的現場,我上次造訪則是2018年Lamborghini Aventador SVJ,當時最高時速飆到282km/h,接著得使盡吃奶的力氣重踩煞車,同時打起經神進入1~3下坡S彎,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極富挑戰的賽道。
這次試車活動停留不到48小時,原廠精心的安排,讓我開車開得很爽!除了Coupe車型在市區及山道繞行,讓你感受當地風光,還車時可以開著Spider版本再體驗一次,接著下午才是賽道時間。
原本,我擔心賽道時間太短,會不會來不及錄影、收音,只見教練團對老神在在地告訴我,不用擔心,時間肯定足夠…著急的我在開始時,就急著架GoPro準備收音,教練要我不要著急,今天共有三次賽道試車時程,一、二趟先帶大家熟悉賽道,第三趟才可以拍攝、收音…
原本我擔心來不及錄完,沒想到時間更壓縮…既然不然先錄講話,那就好好享受賽道狂奔的感受!
今年夏天,我才跟朋友商借台灣僅有15輛的765LT Coupe跑大鵬灣賽道,宛如廠車的聲浪與氣勢,加上完全貼地的超優空力,底盤設定更朝戰鬥化設定,賽道纏鬥能力一流,我甚至覺得即使P1同場較勁,在765LT身上可能也討不到便宜!
如今750S登場,能夠有765LT的幾成功力,尤其在原廠宣稱,新的M840引擎用了諸多760LT的新科技,就連0~100km/h都同樣2.8秒,會不會讓我體驗到與720S完全不同的酣暢?
雖然,750S比720S時期減重30kg, 諸如排氣管、輪圈、玻璃都死命的減重,然而在一般道路上卻完全感受不到差異,懸吊似乎同樣柔軟,尤其在Comfort模式下,就像是一輛GT跑車,舒適得讓我會想天天開它。
但在高速公路上,全油門催逼,似乎能夠感受到加速勁道微幅提升,還有空力強化後,時速破200km/h與路面產生的吸附力…至於Spider跟Coupe的差一點?在絕對剛性的支撐下,兩者動態上沒有鮮明的差別,Spider開篷飆到240km/h車內氣流一樣相當紊亂,所以我喜歡Coupe版本多一些。
下賽道時,清一色由Coupe車款擔綱,每輛還額外選配MSO部門提供的防滾架,營造更威猛的氣息!
繫上安全帶後,教練簡單的告訴我煞車點後,還沒繞完一圈就要我開飆!說真的,心裡有點害怕,畢竟上次造訪是五年前的事,哪些彎道的特性該用幾檔入彎,出彎是否接著另一個盲彎?我通通忘了…
在大直上,全油門的加速,聽到V8 Twinturbo引擎熱情的回應,讓我充溫被鼓舞的熱情,但還是本能地在彎底距離300M的路牌煞車、降檔減速…
教練告訴我,這輛車的極限極高,要我別那麼早煞!我問他,試過最佳單圈成績了嗎?他說還沒,但他大直線飆到292km/h才煞!呼!我倒吸了口氣,接著面對連續下坡彎,其中有幾偽彎道,是可以持續加速衝刺,而在Comfort模式下,電控及煞車系統的容許值極高,說真的,只要有點賽道經驗,不太會出什麼亂子!
接著,我用Sport模式行駛,感覺到引擎及換檔反應變得更敏捷,油門拉轉輕盈連帶聲浪也變得嘹亮!
經過數日媒體試駕的摧殘,足下245/35ZR19、305/30ZR20的P Zero Trofeo R已經被操得變形,胎面也黏了許多胎膠,因此在大直線上不斷地抖動,但我還是極具信心的催到280km/h,也俐落地完成煞車、降檔的動作!750S最大的優勢在於輕量化加上出色的空力,通過許多高速彎,根本就像是黏在路面,縱使在高低落差較大的9號彎接10號彎,會因為進彎路線或煞車點太晚而外拋,但輕量化的好處是,車體承受的慣性力量較輕,也能夠很快地找回加速的節奏!
TCar試車短評
在第三Round試車時,我進入Track模式,同時關閉ESP動態穩定系統,享受一下甩尾模式!這輛車最厲害的地方是,為了輕量化它捨棄實體LSD,卻仍可發揮精準的過彎時力,並讓甩尾模式分成15段…
我將角度設定在六段、七段,因為不會甩擺過大而失控,同時又能夠享受過彎滑移的極限動態,大幅提升750S的駕馭樂趣!允文允武的特質,雖然沒765LT的暴力威猛,但著實比720S更快更狂!在同及對手中,我覺得僅剩道路版廠車Huracan STO能跟它叫陣!
【McLaren 750S】
引擎形式: 3994c.c. V8 DOHC 32V + Twinturbo
最大馬力: 750hp/7500rpm
最大扭力: 81.6kgm/5500rpm
變速系統: 七速自手排
驅動模式: MR
長x寬x高: 4569x1930x1196mm
軸距: 2670mm
車重: 1389kg
懸吊結構: 前後雙A臂
煞車結構: 前六活塞、後四活塞卡鉗 陶瓷碳纖維制動系統
建議售價: 1658萬起
2025-03-14
18K玫瑰金除了用來點綴腕錶、首飾 當然也能用來裝飾愛車!Bentley Batur The Black Rose
儘管早在2022年,我們便曾為讀者們介紹Bentley宣布限量發售18輛的Batur跑車,然而在層峰豪華車款領域,這每一輛作品可都是車主和Bentley嘔心瀝血攜手設計完成的,其中,自然不乏一如近日公開名為「The Black Rose/黑玫瑰」一般極致奢華且製作過程令人驚奇的作品。 原來,這輛Bentley Batur除了是全球唯三,其中之一的Batur,更是品牌在豪華GT跑車上利用3D列...
2025-03-14
集成多品牌AI史上最聰明、續航驚人達792km 全新Mercedes-Benz CLA重磅登場
見到在緊湊身型中依然迷人展現的GT轎跑線條、無窗框四門設計,相信大家不難看出這正是換上了新樣貌的全新Mercedes-Benz CLA。經過改款後的它,車長已小幅增加35mm,來到4723mm水準,但軸距則更可觀地由2729mm提升至2490mm境界,不僅企圖讓艙內空間更為寬闊,更重要的是替電動車型建構充足電池置放空間。至於家人們的旅遊行囊,雖然純電版本的CLA尾廂空間由舊款燃油車型的460L水準...
2025-03-13
目標打造優雅且前所未見的輕盈電動跑車 Longbow Speedster、Roadster
隨著電動車輛蓬勃發展,相信今日大多車迷都已深刻認識了電動車普遍身懷強大動力輸出性格、加速實力強勁的特點。然而為了裝載充足電量,因此電動車多數皆配備了大容量卻也沉重的電池組,這般設計固然減少了日常面臨里程焦慮窘境的機會,可一旦論及連續高性能激烈駕駛,電動車沉重的體態往往也將導致動力、制動系統,和輪胎易面臨熱衰退,且駕馭體驗不甚輕盈的困境。 為了一改電動車輛既定印象,不只Caterham早在20...
2025-03-14
三方聯手的MAGA計畫---LYNX Motors推出改裝復刻版Ford GT40
來自美國德州的經典車改裝廠LYNX Motors與性能車改裝廠Graham Rahal Performance攜手發表最新力作,像是呼應川普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政策一般,今番推出基於另一賽車改裝廠Matech GT的道路版賽車GT1。 這輛稀缺的賽車是基於2004年至2006年間限量復刻生產的Ford GT40改造,當時一共只造了4050輛復刻版,本體已屬相當...
2025-03-14
The all-new Mercedes-Benz CLA 羅馬全球首發! 年度最期待全新車款 引領車壇星世代
Mercedes-Benz 於歐洲時間 2025 年 3 月 13 日晚間 7點在義大利羅馬發表全新 Mercedes-Benz CLA。自從概念車型 Concept CLA Class 於 2023 年慕尼黑移動智慧科技展 IAA Mobility 亮相,重新定義了 Mercedes-Benz 在電動化移動以及數位化時代的全新願景。如今,迎來全新量產車型,以高效能、更智能與搶眼的未來感設計為理念...
2025-03-14
Toyota Crown 系列再添一「冠」---Crown Estate日本正式發售
1955年迄今已70年整,推出共16代車型,Crown一直是一款面向普羅大眾的高級中大型轎車,在亞洲地區的消費者心中佔據著獨特且崇高的地位。 2022年時Toyota 發布一系列共計4輛的Crown車系,取代以往轎車唯一的形式 ,以適應現今消費者多變的使用需求(亦或是直面轎車式微的風險分散)。 原先預計的編成包含: 運動化中型掀背--- Crown Sport 經典中型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