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新聞 /
[新車試駕] 可更GT也可更暴力 全新BMW M2
2023-06-14
繼上回德哥於海外的試駕,我想讀者們對於全新BMW M2的設計、性能表現已有所了解,但就在M2終於悄悄抵台的現在,就讓我們另針對本車的市場競爭力,以及台灣公路表現再行深入探尋一番吧!
我想車迷絕不會忘記,即便全新M2車輛尺碼可觀放大,使它成為車長較E46 M3更長、較F82 M4更寬、與G82 M4車重相差無幾的作品,但在M-Power全家族「增大、增肌」的設定下,它仍是目前品牌旗下緊湊精神最接近當年E30 M3,且傳承2002 Turbo渦輪動力技術的車款。
多年過去,變了好多,是吧!
這個感受直到筆者開啟低風阻平面門把、跨入車艙見到華麗三色M款門板內飾時仍深刻徘徊於腦海。好在,當啟動鈕按下,渾厚且轉速下降時略帶呼嚕氣息的引擎、排氣聲浪,M2仍直截顯明它出自BMW M的戰鬥血脈。
暖車初步體驗車輛之際,全新M2隨即展現了新世代的定位風貌,不只在舒適模式下路感不顯顛簸,就連車艙寧靜表現也出乎筆者意料,帶來宛如GT跑車般的宜人體驗,結合標配之harman/kardon音響,若非渾厚排氣聲浪提醒,即便乘坐高包覆、支撐性的跑車座椅,都快讓人忘了這是輛M家族中除CSL外最不計實用性的作品。且倘若真論及乘載表現,新M2不單後座空調具獨立溫控設計、後座椅背可4/2/4分離傾倒,靜態取景期間筆者更發現後座音響體驗奇佳,綜合上述,或許全新M2已不單是Coupe小跑車那般簡單,以「緊湊GT跑車」描述,甚至更能契合它新世代的改變。
好,我知道各位進入網站不只想了解它變舒服了,以下就讓我聊聊全新M2面臨市場其他性能車將展現的特殊面貌。
許多朋友或許將以M2直接對標Mercedes-AMG CLA/A 45 S,但筆者認為CLA/A 45 S車型更強調展現「緊湊、戰鬥」氣息,除路感表現更硬派,就連動力輸出特性、換檔快捷的雙離合器變速箱採用也更顯浮躁,宛如時刻只想追尋速度、瘋狂劈彎的年輕男兒,M2則更能展現允文允武、收放自如的性格;至於Audi RS 3,其與CLA/A 45 S同樣採用四驅設定,但透過前寬、後窄車輪配置,相較安定的AMG產品,後軸將更樂於出彎期間滑擺而出,實屬設定極為有趣的四驅掀背;儘管如此,筆者依然認為純後輪驅動車款具備獨門絕活,倘若不在最新M2略顯綁手的極窄山道,儘管全新M2胎寬已放大至與M3大哥同等,抓地力驚人,但膽大技佳的玩家仍能利用直接的後軸動力作為第二個方向盤,無需等待四驅系統調配前後、左右輪動力,帶來更具激情的操駕體驗!
至於相較同為後輪驅動的Toyota GR Supra,撇開價位差距,由於建構於與BMW Z4同樣的平台,GR Supra操駕體驗更緊湊、敏感,但全新M2除了同能施展後輪燒胎絕技,包含方向盤M1及M2快捷車輛模式按鍵、賽道計時、甩尾分析軟體、MDM自定義車輛設定系統、10段DSC,更是源自BMW M部門細膩且最新穎的設計,讓人可恣意轉換戰鬥與悠遊之間。Porsche 718 Cayman/Boxster則與M2有著更大差異,換檔神速的PDK變速箱搭配中置引擎設定,Porsche車款換檔更快狠、入彎更犀利,但不只同樣近無後座實用機能,原已更高昂的車價還有大量豪華、駕駛安全系統需藉由選配獲得,較推薦毫無乘載憂慮玩家選擇。
沒錯,全新M2的確變得更重、更大,這點於狹窄山道、急劇重心轉移時真能明顯感受,再加上更大配胎,高極限且安穩的同時也消弭了前代靈巧甚至略顯躁動的駕駛體驗,儘管對於教義派車迷而言,它未如前代純粹、活潑,是款更強調與實用、舒適甚至豪華相容的產品,但我們不能忘記多數消費族群期待的轉變無疑是驅使車廠改變的原因,畢竟這個時代願意掏錢下單,卻乘著硬派路感、吵雜體驗,甚至無駕駛輔助、需於塞車期間不斷踩放離合器的買家真的變少了!
好在,M2憑藉傳統的FR配備、放大至驚人的460hp/56.1kgm動力,M2依舊堅持將拉拔轉速至斷油區、熱力燒胎起步,以及嘗試在彎中探索滑胎美妙角度的樂趣全面交由玩家探索,且儘管代步期間舒適,但新M2的自適應M款懸吊仍將在面臨快速地勢、重心轉移期間以極為迅速身手作為玩家依靠,往往未感車輛瀕臨極限,但低頭瞄向抬頭顯示器時方才發覺竟以超乎常理的車速行駛!
【試駕短評】
儘管變得更「GT」,但全新BMW M2仍可在玩家期待時回歸不羈的性能模樣,與車主一同享受暴力趣味,到頭來,兼容實用的荒誕性能,這也是BMW高性能轎跑多年來所不曾割捨的定位。在這個世界全面走向電動化的今日,得以駕馭,甚至擁有M2這般性能玩物的車主,可實屬極為幸福!且行且珍惜,不只是筆者試駕這般高性能燃油車今日的感受,更值得M2車主銘記並與其寫下珍貴操駕回憶。
【後記】
試駕期間與總代理交流得知,全新M2未導入手排車型並非台灣總代理決策,而是原廠全球市場策略導致。真想讓愛車更極致展現性能定位,則還可自行增選包含碳纖維車頂、碳纖維跑車椅、碳纖維內飾板、更高性能配胎,與解放極速至285km/h的M Race Track Package。
噢對了!這回總代理汎德更驚喜展示車迷引頸期盼的M3 Touring,就讓我們在發表前提前由照片聞香。
【BMW M2】
引擎形式: 2993c.c. L6 DOHC 24V Twinturbo
最大馬力: 460hp/6250rpm
最大扭力: 56.1kgm/2650~5870rpm
變速系統: 八速手自排
驅動模式: FR
長x寬x高: 4580x1887x1403mm
軸距: 2747mm
車重: 1725kg
懸吊結構: 前麥花臣 後五連桿(自適應M款)
煞車結構: 前六活塞後單活塞卡鉗M款四輪碟煞
建議售價: 369萬起
2025-02-19
奢華之外 暗藏噴火戰機的突刺性能Rolls-Royce Black Badge Spectre
講究極致奢華的Rolls-Royce車款不僅無欲利用強大動力作為賣點,同時它們也絲毫不缺乏威武動力作為輕盈移動的後盾,然而對於內行的車迷而言,或許還會知道Rolls-Royce品牌另推出有車輛動力再經升級,更適合個性、自駕買家選購的Black Badge版本車型。 而就在Rolls-Royce首款電動車Spectre邁入量產的第二年,並已宣告這款作品成為了第二受歡迎的Rolls-Royce車型後...
2025-02-17
超強大駕駛動態科技預備投入量產Neue Klasse車型 BMW VDX Vision動態試驗車
隨著第一款BMW Neue Klasse新世代電動車計畫於今年在匈牙利正式投入量產,BMW如今宣布接著在Neue Klasse系列車款的電動、數位、循環三大特點外,試著加入第四維度的車輛特點,即BMW的純粹駕駛樂趣。 為此,一款名為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也可稱VDX)的動力驅動與駕駛動態管理技術試驗台隨之誕生。 根據BMW品牌的說明,未來的Neue K...
2025-02-14
KG Mobility宣布與美國Phinia合作,簽署氫內燃機的開發合作協議
還記得今年1月,我們才驚喜聽聞原名SsangYong雙龍汽車的KG Mobility準備於歐洲重振品牌發展,將Actyon跑旅於歐洲上市的新聞,而我們沒想到的,是在2月居然還能聽聞這個品牌即將投入氫內燃機先進動力系統開發的新聞。 日前KG Mobility宣布,將與美國氫氣和柴油引擎技術領導品牌Phinia簽署合作計畫,並將聯手投入氫內燃機技術的開發。而Phinia不只自身便擁有EMS引擎管...
2025-02-18
The new Flying Spur 頂級性能與大器優雅的完美結合 新台幣1780萬元起
近20年來,Bentley Flying Spur一直以頂級層峰駕乘體驗,大器風範結合精緻細節工藝,映現4門房車業界標竿。全新第4代Flying Spur由頂尖性能混合動力系統掛帥,當代美學巧妙融合最新科技配備,無與倫比的豪華性能轎跑車地位無可撼動。 Bentley頂尖性能混合動力系統 (Ultra Performance Hybrid) 對比前代Flying Spur Speed車型,可減少9...
2025-02-18
普利司通公開精準熱裂解技術示範工廠建設計畫 加速推動廢舊輪胎循環再利用
全球輪胎與橡膠業領導品牌普利司通宣布,將於日本岐阜縣關市建置廢舊輪胎精準熱裂解技術的示範工廠,並計畫於2027年正式啟用。此項目旨在實現廢舊輪胎的循環再利用,進一步達成普利司通在廢舊輪胎化學回收技術上的社會實踐。該工廠將採用精準熱裂解*¹技術,回收廢舊輪胎衍生燃料(tire-derived oil)與再生碳黑(recovered carbon black)。此為普利司通輪胎中期經營計畫(2024-...
2025-02-18
Gogoro 宣布以四大策略實現財務目標 2026 年與 2028 年分別達到能源事業與車輛事業損益兩平 消費者可於第二季選擇 $488 元起的「離峰騎到飽」資費方案
[ 2025 / 2 / 18 – 台北 ] Gogoro 自 2015 年發表第一輛電動機車以來,累積十年努力,成長為台灣第四大車廠,服務近 64 萬名車主,支援超過 60 款電動機車,已建立全球最大的電池交換能源網路。邁入下一個發展階段,Gogoro 揭示在車輛事業與能源事業兩大支柱的關鍵策略,會分別從聚焦產品組合、拓展海外市場、深化換電體驗,以及電池梯次應用等四大面向著手,加速實現可獲利的財...